6.1门
古建筑大门的构件,一般由门框、门头、门扇、门簪、门枕、门环、门钉等组成。
·门框——由左右两根框柱加上面一根平枋组成一个框架,固定在房屋的柱子之间或者墙洞之间,主要做安置门扇之用。门框有木门框和石门框之分。
·门头——门框上最初还有简单的两面坡屋顶,用来遮阳挡雨,这个门上的小屋顶称为“门头”。后期门头的实用功能日益消退,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罩在大门上单纯的装饰部分。
·门扇——大门本身最重要的部分,古代最常见的是两扇,也有一扇或超过两扇的。大门取材坚固用料厚重,一般都是板门而不做隔扇门,也就是说门板为实板而不通透,具有更好的遮挡作用与防卫性能。门板大多数用木料,也可以用铁等材料,或是木料包铁、包铜,甚至是贴金等。
·门枕——在建筑的门洞处,为了承托门扇,往往在门下的下槛两端设置墩台,墩台上凿有浅窝用以放置门轴,这种承托门扇门轴的墩台,就叫做门枕。门枕有石质的,也有木质的,以石质居多,石质的门枕又称“门枕石”。
·门环——俗称响器,或称铺首或门钹,是安装在房屋大门上的拉手,并供叩门之用。
·门钉——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便成为等级标志。清代规定,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亲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平民百姓之家则不得使用门钉装饰。
·门槛——为门下框的旧称,是门框的最大横料。外门如设门下框,可起防风等作用,欲解决磨损问题,则可于面层包金属薄板或另装木条,使便于更换。门槛是表示宾主之礼的象征,客人跨过门槛进入厅堂,头需要低下来,看自己的脚步防止磕碰,以表对主人的尊重。
6.1.1 版门
版门(图1-93)属于不通透的实木大门,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的 大门,一般为两扇。类型有棋盘版门、镜面版门、实塌版门,其中实榻板门等级最高。版门做法先以边梃与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福(清叫穿带)若干条,后在框的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高级的再加门钉和铺首。
6.1.2槅扇门(格子门)
槅扇门(图1-94)自唐代已有,历代广泛使用。槅扇门由边挺、抹头等构件组成,一般作建筑物的外门或内部隔断,每间可用四、六、八扇,每扇宽与高之比在1:3至1:4左右。框格间可糊纸或薄纱,或嵌以磨平的贝壳。常在裙版、边梃和抹头做各种线脚、人物雕刻等,是隔扇的装饰重点。
槅扇的槅心部分是槅扇最富变化部位,故宫中的正殿建筑外檐槅扇槅心多用三交六椀、古老钱菱花(白毬纹菱花)、双交四椀这些等级较高的菱花样式,效果端庄大气,能够很好的衬托出建筑的威严。此外,还有较为朴素的步步锦、直方格等平棂样式。
6.1.3 宅院大门
屋宇、宅院大门主要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五种,外有随墙门、垂花门等特殊做法。
① 王府大门
王府大门(图1-95)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中国古代宗室的分封制度非常严谨,通常有三间一启门和五间三启门两个等级,门上有门钉。王府的门前一般都有石头狮子,雌雄各一,分列在大门两旁以壮威势。门的正前方,隔着街道还立有影壁一座,作为大门的对应。
② 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图1-96)顾名思义,较宽敞豁亮,又称广梁大门,古代汉族建筑宅门的一种。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高于金柱大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广亮大门的门扉设在中柱之间,在檐柱之间檐枋之下安装雀替、三幅云等饰件,一般位于宅院的东南角。
③ 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图1-97),是将门框安在金柱上的大门。在形制上略低于广亮大门,在规模上,比广亮大门小,门也窄。有的只有半开间。其他方面如大门的构造、屋顶、雕饰等均与广亮大门同,但也是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
④ 蛮子门
蛮子门(图1-98),门扉安装在外檐柱间,门扇槛握的形式仍采取广亮大门的形式。古时移居到北京的满族人为安全起见,特意将门扉安装在最外檐,以避免给贼人提供隐身作案条件,并因此而得名为蛮子门。它是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进一步演变出来的又一种形式。蛮子门最大特点是门扉比金柱大门更往外推了一些,它的门框和门扇装在檐柱的位置上。
⑤ 如意门
如意门(图1-99)是古代汉族建筑的一种屋宇式宅门,多为一般老百姓所用。如意门的门指与两侧砖墙交角处,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门”。由于数量大,如意门的形式也多,可繁可简。
⑥ 随墙门
随墙门(图1-100)也称墙垣式门,古时建筑往往以院落为单位,一所院落通常都拥有独立的围墙。为了方便院落直接的通行,会在院墙上开设随墙门。并在门上方或左右的墙上略作装饰处理。
⑦ 垂花门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垂花门(图1-101)。垂花门常用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的人家。垂花门是古代中国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6.1.4 园林中的门有满月门、八角门、贝叶门、梅花门(图1-102)等
6.2窗
汉明器中窗格已有多种式样,如直棂、卧棂、斜格、套环等。唐以前仍以直棂窗为多,固定不能开启,因此使窗的功能和造型都受到--定限制。虽然汉陶楼明器中出现过支窗形式,但为数很少。宋起可开关窗渐多,在类型和外观上都有较大发展。
6.2.1窗的种类
① 直柩窗
直棂窗(图1-103)通过在窗框内安装上下方向的木条(窗柩)而成。窗棂断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向外,由一根方木斜角破开而成。在宋代建筑专书《营造法式》中,三种窗户样式均有记载,根据棂子形状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
② 槛窗
槛窗(图1-104)安装在两根立柱之间的槛墙上,又因为它的形式与格扇(宋代称格子门)相同,又可称之为“格扇窗”。格扇上一条一条的横向木枋称为“抹头”,一扇格扇的高度和复杂程度是由抹头的数量决定。槛窗的中央两扇外常加装一副窗框,框架内有木棂格,上装薄纱,又称为纱屉。夏天的时候把槛窗打开,纱屉既可以通风,又可以防止蚊蝇入侵。
③ 支摘窗
支摘窗(图1-105)是用于民居、住宅建筑的一种窗:在槛墙之上,居中安装间框,将空间分为两半。支摘窗分为上下两段,上为支窗,下为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摘窗是可取下,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支摘窗一般都做成内外两层。支窗外层为棂条窗,或安装玻璃以保持室内温度。内层做纱屉。天热时,可将外层棂条窗支起来,凭借纱窗透风。
④ 漏窗
漏窗(图1-106)形式较为自由,但不能开启。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有沟通内外景物的作用。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构成几何图形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⑤ 风窗
江南雨水偏多,室内往往很潮湿,为了通风、排湿,其墙上常用可拆卸的风窗(图1-107)来解决这些问题。正如清?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依照两扇窗的阔度之内再配一扇狭窗,可开关通风。”
⑥ 满州窗
常见广州一带的特殊窗户样式(图1-108),窗扇城九宫排列,每扇均为上下推立式,非常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
6.2.2、窗柩纹样雕刻
窗棂是隔扇的主要部位,是重点所在,一般由木条拼接连续的图案,常见的有井字纹、方格纹、万字纹,龟锦纹,菱花纹,团花纹、寿字纹,冰裂纹,夔龙纹,以及云纹等数不胜数的图案。窗户的图案源于其他装饰艺术,如青铜器纹样,古代玉器的图案,还有来自纺织物图案的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整体上的系统性和继承性。吴冠中就说过苏州园林的窗花式样至少有几百种,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化莫测,属于很古老又极现代的抽象美。
民居窗户中,讲究一点的
常常在窗户的格心处进行细致的雕刻,裙板和绦环板处於人们日常生活起居活动频繁的廊檐部位,因此艺人们对这两处部位的雕刻野十分讲究,其中尤以绦环板的雕刻最位。
木雕的内容主要有:
吉祥图案,如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牡丹、兰花。
人物神仙 ,如反映“八仙过海”的画面时,由於八仙形像过於复杂,因此艺人们常简化成八位神仙手中的法器,铁拐李用他手中的宝葫芦来代替等,俗称“暗八仙”。
博古杂宝 ,图案通常以瓶、壶、炉、鼎、琴、棋、书、画为主要内容,其中炉有兴旺,瓶有太平及平安的的意思。
山水风景、故事戏曲、生活场景、伦理教训等。
6.3天花
天花是中国传统建筑内部用以遮蔽屋梁以上部分的构件,是对室内顶部的装修,不仅有装饰作用,也有保暖、防尘等实际作用。一般用木条做成若干方格状,上面铺板。
由于“人”字形两坡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室内做了天花,室内空间会变得方正整齐,同时降低了室内空间的高度。天花在古代称为承尘、仰尘。
平棊——唐宋时使用的大方格天花,格内贴络木雕花饰,并绘彩画(图1-109)。一般民居则用竹、高梁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平闇——唐宋间使用的一种小方格天花(图1-110),规格比大方格天花稍低,一般不作华丽彩画。
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形、矩形、八角形、圆形、斗四和斗八形等(图1-111)。
卷棚——又称“轩”,是室内天花的一种,使用的位置常在檐柱,与前、后金柱间(图1-112)。其结构由质轩梁、轩檩和轩椽组成。由于轩椽可作多种曲线或折线形,因此大大丰富了轩内的空间和艺术效果。轩椽上覆以灰白色的水磨砖。轩梁上常饰以浮刻,并髹以单色(栗壳色为多)油漆,绝少使用彩画。此类天花大约在明代以后被广泛使用。
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天花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图1-113),也称“彻上露明造”。
6.4金属
金属用于建筑装修也多,特别是铜。由于色泽美观,不易锈蚀,且易于加工,所以自古以来即被大量使用。陕西凤翔秦古都雍城宫殿遗址出土的铜缸,就是套在木构件上的饰物。其他如门窗上的铰页、铺首、门钉等也很多。汉代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在屋上置铜雀为饰的记载。到了明、清二代,个别建筑全部用铜建造,称为金殿。
铁件一般只用于建筑构件之内,作为骨架或加固件。前者施于假山、漏窗中,后者如组合梁柱中的箍、鼓卵、钉等。金银等贵重金属用于绘贴彩画,或用于错镶构件。此外,还有在房屋构件上嵌饰珠、玉、贝或缠裹锦绣的,大概自宋以后,才逐渐被彩画所代替
6.5家具陈设
6.5.1 家具
根据文字记载和画像石等资料,六朝以前人们大多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因此一般家具都较低矮。五代以后“垂足而坐”成为主流,家具尺度相应增高,种类和外型也逐渐定型成熟。家具尺度的变化和当时室内空间的扩大应有着一定的关系。
日常使用的家具有床、榻、桌、椅、凳、墩、几、案、柜、架、屏风等。考究的用紫檀、楠木、花梨、胡桃等木材,有的还镶配大理石,或用藤、竹、树根制作,在造型和工艺上都达到很高水平。建筑中的某些构件和构造形式,也被运用到家具中,如门、曲梁、收分柱和各种桦卵。这在五代、宋、金的绘画与墓葬中的砖雕和壁画中,都有许多例证。
明代家具的水平又有提高,如使用断面为圆或椭圆形料代替方料,桦卯细致准确,造型注意适应人的使用,外观美观大方、简洁而不使用过多的装饰等等。
清代家具更注意装饰,线脚较多,有的还嵌以螺钿,外观较华丽但嫌繁琐。在重要的殿堂中,家具多依明间中轴作对称布置,即成双或成套排置。但居室、书斋等则不拘一格,常随宜处理。
6.5.2 陈设
以悬挂在墙壁或柱面的字画为多,有装裱成轴的纸绢书画,也有刻在竹木版上的图文,一般厅堂多在后壁正中上悬横匾,下挂堂幅,配以对联,两旁置条幅,柱上再施木、竹板对联。或在明间后檐金柱间置木幅扇或屏风,上绘刻书画诗文、博古图案。在敞厅、亭、榭、走廊内,由于易受风雨,所以多用竹、木横匾与对联,或在墙面嵌砖石刻。
匾联形状大多是矩形和条形的,有时也用手卷形、叶形、扇形等式样。木制的大多骤以红、黑、金色漆为底色,竹制的则常保持其本来质地;字画嵌以墨、金或石绿,印章用朱砂。此外,在墙上还可悬挂嵌玉、贝、大理石的挂屏,或在桌、几、条案、地面上放置大理石屏、盆景、瓷器、古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