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体现于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进步。
中国古建筑的价值是从实例中所概括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
现存中国古建筑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亦即中国建筑成熟时期以后直到20世纪初的建筑。
唐代以前的建筑,唯有参考发掘的部分遗存,以及各种绘画、雕刻等间接资料描摹的建筑形象。
1.1中国古建木构建筑特征概述
中国古建筑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六类:
① 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② 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见大木作),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
③ 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斗拱由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用以向外悬挑,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精髓。
斗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和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
自唐代以后,斗拱的尺寸日渐减小,但它的构件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没有改变。
建筑学界常用斗拱作为判断建筑物年代的一项标志。
④ 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单体建筑不论规模,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
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只是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才采取特殊形态。屋顶有各种等级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组合多样。
各种单体建筑的各部分乃至用料、构件尺寸、彩画都是标准化、定型化的,应用上遵照礼制的规定。
⑤ 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中国建筑的室内间隔,使用各种扇、门、罩、屏等轻量构件任意划分,使室内空间既满足私人习惯,又能随时事调整。
⑥ 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后世发展用颜料绘成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
琉璃瓦、屋顶、牌坊、照壁等构筑物。
1.2木构架承重建筑的优势
木架建筑优势:
① 取材方便:材料易取,工具技术水平提升。
② 适应性强:可亭、可厅、可居、可藏。
③ 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柔性构造。
④ 施工速度快:模数制、定型化,施工面广。
⑤ 便于拆迁,修缮:榫卯结构具有可卸性。
1.3木构架承重建筑的缺陷
木架建筑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缺陷:
① 木材越来越稀少。
② 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③ 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1.4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类型
① 抬梁式木构架(图1-1)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优缺点:可以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但耗材多。
② 穿斗式木构架(图1-2)
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优缺点:用料较小,整体性强,山面抗风性能好,室内空间不开阔。
③ 其它结构体系:混合式结构、窝棚式结构、纵架平椽
1.5中国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
斗拱
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图1-3)。
古代的殿堂岀檐可达3米左右,如无斗棋支撑,屋檐将难以保持稳定。
斗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拱、斗、昂(图1-4)。
向外悬挑的华拱是短悬臂梁,是斗拱的主干部件;
“斗”是拱与昂的支座垫块;
“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拱的作用相同。
还有一些和上述拱昂横向相交的拱和斗只起联系作用而不起承重作用(或承重作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