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1.1城市建设发展演变概述

  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进行统治的据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力面的成就。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宏伟壮丽的城市,有过卓越的城市建设成就和经验。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这三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1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① 氏族间暴力斗争促使以集体防御为目的的筑城活动兴盛,已发现原始社会城址遗址30余座。

② 技术较为原始,采用夯土筑城。

③ 城址中存有大面积的夯土台,推测为统治者的居住地和活动场所。

④ 基本划分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

⑤ 按氏族关系从事生产活动,城市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1.1.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① 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崛起,促进中国历史城市发展高潮。

② 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产生,将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里”和“市”环以高墙,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③ 汉代,列侯封邑达到万户允许单独向大街开门—封建专制主义在城市形态上突出表现。

④ 城市布局较自由:

  大城包小城——曲阜鲁故都、苏州阖闾故城。

  二城东西并列——燕下都故城

⑤ 战国《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方形,每面长9里,各开3座城门,城内有9条纵街,9条横街,纵街宽度能容9辆车并行,王宫居中,宫左右分布宗庙、社稷,宫前为外朝,宫后设市场,市和朝的面积各为“一夫”,即100亩。


1.1.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① 曹魏都城——邺城。开创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组成“里”(北魏后称“坊”)

② 里坊制极盛期特点,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城市面貌更为壮观。代表城市为长安城。

③ “里”与“市”管制有所放松,夜市屡禁不止。江南的扬州、苏州夜市更是热闹。

④ 城市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向里坊制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1.1.4开放式街市期——宋朝以后

① 北宋都城汴梁取消夜禁和里坊制,形成开放式城市布局。

② 里坊制正式宣告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