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气候温润,地下水位高,水运方便,为园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晋、南朝建都金陵后,王公贵族竞相建园,掀起了江南第一次造园高潮。

  南宋时,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再度南移,都城临安及吴兴两地造园之风特盛。

  明清时,私家园林有了很大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江南则以南京、苏州、扬州、杭州一带为多。

  造园活动专家出现,将园林创作推向更高的层次,提高园林的艺术水平。 

  私家园林实际上是宅邸的扩大与延伸,可游、可观、可居。


4.3.1、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全园分为若干大小景区/院落,每区各有主题:山水、奇石、名花古木、修竹等,景观主题多样。

隔而不塞--各分区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似分似合,隐约互见,层次丰富境界幽深,这是小空间理景的重要法则。

欲扬先抑-进入园中和主景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压下观者的尺度感、明暗感、色感,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产生豁然开朗的效果(图3-52)。

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直趋,而是曲折中求得境意。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享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石峰置于庭院,盆景置于室内,都显示了对景物的环境烘托和空间尺度关系的成熟处理。

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像与感受:或把水面延伸于亭阁之下,或由桥下引出一弯水头,以诱发源头深远、水面开阔的错觉;或使假山的形状堆成山趾一隅,犹如截取了大山的一角;或将进深甚浅的屋宇作成宏构巨制的局部。

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讨巧的扩大空间与景域。如水池不种荷花,留出水面反映白云、彩霞、明月,这是俯借;芭蕉、残荷听雨声,则是应时而借;把远山、远塔引入视线,是为远借;作高视点俯瞰邻园景色,是为邻借。


(2)水面处理

园无水则不活。

  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虎”,和其他实景(山石、房屋、花木)形成对比,其作用犹如国画的留白;

  水面把园中的观赏距离推开,使景物尽展风姿;

  水面倒映天空、云霞、山林、亭阁,景物发挥双倍作用;

  水绕山下,山就显得更加峭拔。

  水面改善小气候、为消防、浇灌提供保障(图3-53)。

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

  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聚则水面开阔,有江湖烟波之趣;

  分则曲折萦回,可起溪涧探幽之兴。

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

  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水面空间既隔而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富。

小池宜用浅岸。

  岸浅可显出水面开阔浩淼,否则就犹如凭栏观井,了无意趣。

  池岸可曲可直,宜于曲直相济,一般在建筑物下或平台前用直岸,而山下路旁,则以曲岸为妙。

  桥宜架于池一侧或一隅,使水面划分有主有从。

桥的高度更应与池面相称,曲桥低栏是最适合的办法。

图3-52苏州拙政园——漏景手法

图3-53苏州网狮园















(3)叠山置石

在造园中挖池堆山,改造地形,平衡土方,用石料护坡驳岸,挡土范水,再裁上竹树花术,自能形成山林意趣。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中已很少看到纯用土堆的假山,基本上都是土石并用,配比不同。

石假山要堆出真山意趣绝非易事:高水平的设计,高手艺的匠人,好石料,三者缺一不可。

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壁山和兽山。

假山的组合形态包括峰、峦、顶、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 。

从现存成功的假山作品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要点:

可看、可游、可居。假山的主要观赏点一般设在园中厅堂或书房,采用隔水而看或隔庭而看的方式,假山高度和体量和观赏距离有关。

假山上须设山径供盘旋游览,可使人亲历石矶、峭壁、悬崖、山洞、石室、溪润、峡谷、山顶等山间种种境界。

其中山洞、石室可设石桌、石凳供休息、对弈,是为“可居”。

塑造丘壑。假山本身不仅是体块的拼合,也不仅是游线的串联,而是空间与体量的有机组合,要用有限的基地和石料,塑造出一个峰峦起伏、洞壑开合、虚实相抱、意境丰富的整体。

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堆假山的石料受开采与运输的限制,用小料拼成较大的体块,参考真山的地质构造,形成石壁、峰峦、洞穴等景象。

用石得当。石料有好有丑,好石料表面有皱纹,有起伏,外形美观;丑石料体形笨拙单调。用石必先选石,好石料用于看面,丑石料用于背面或下面(图3-54)。


(4)建筑营构

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止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

中国传统园林以山水为景观主体,建筑在其中起配角作用。

建筑物的位置、尺度、形象、色彩首先考虑与山水的关系及配合效果,是园林建筑的特殊之处。

江南园林在明代已形成一种独立于住宅之外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活泼、玲珑、空透、典雅。

活泼则不刻板,不受家屋须循三间、五间而建的约束,半间、一间均无不可;

玲珑轻盈、装修细巧、家具精致,适宜于小空间内造景,可衬托山水,产生小中见大之效;

空透不壅,内外流通,利于眺望园景,增加层次;

雅则不流于庸俗,白墙、灰瓦、栗色木构件以及灰色砖细门框与地面,格调淡雅(图3-55)。

建筑以厅堂为主

厅堂式样除常见的一般厅堂外,还有四面厅(四面设落地窗,利于四面观景)、鸳鸯厅(室内分隔为空间相等的南北两部分,南面宜冬,北面宜夏)、花篮厅(室内减去二内柱,代之以虚柱,柱头雕成花篮式样)、楼厅(楼上为居室,楼下装修成厅的格局)。

园亭子式样变化

有方、圆、三角、五角、六角、八角、海棠、梅花、扇形等。

画舫斋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原型江舟。

常见的式样是把建筑物分成前舱、中舱、后舱三部分;也有不分舱的较含蓄的做法。至于楼阁、斋馆、轩树等建筑,都是随宜设计,并无定式。

漏窗、屋角、铺地

其构造大致有三种:一是用筒瓦做成,图案均呈曲线;二是用薄砖制成,图案成直线;三是以铁丝为骨,用麻丝石灰裹塑而成各种动植物形状;

也有用木板制作冰裂纹等图案者,但木板易腐,不耐久。

屋顶冀角起翘

一为嫩戗发钱,即用子角梁将屋角翘起,这种做法屋角可翘得高;

另一种为水戗发戗,即子角梁不起翘,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前者多用于攒尖顶享子、厅堂等建筑,后者较轻盈,用于小亭榭和轩馆等建筑。

室外铺地

是利用砖瓦废料如碎石、缸片、瓷片、残砖等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堪称江南园林的一大创造,至今仍为各地园林所采用。


图3-54苏州狮子林叠石

图3-55苏州拙政园画舫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