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2.1、后现代主义概述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出现众多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和新的流派,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不少观点同先前的现代主义思潮有明显的区别,甚至相互对立,发生冲撞。这些新观念、新理论被笼统地称作“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艺术和美学的特点是它的平面感,也就是浅表感,断裂感,复制性。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后期一种社会思潮,一种文化形态和艺术倾向,不可能不影响和渗透到建筑文化中来。事实上,后现代主义建筑还是诸多后现代主义艺术品类中相当脱出的一支,他们常常被视作后现代主义思潮来临的一种佐证。

2.2、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①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形成的建筑思潮。

  ② L.康被视为建筑走向后现代的重要的转型人物。在设计创作中,对历史的兴趣与对形式意义的重新理解,表现出非现代主义的因素。

  ③ 196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讨论会,主题是“现代建筑:死亡或变质”。

  ④ 1966年,文丘里出版名著《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号召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清教徒式的布道的说教所折服了。

  ⑤ 1974年,英国建筑师J·斯特林(James Stirling)在耶鲁大学讲演,他说“百分之九十九的现代建筑是令人厌烦的、平凡的、无趣的,放在老城市里通常起破坏作用,一点也不调和”。

  ⑥ 1977年,P·布莱克(Peter Blake)出版《形式跟从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

  ⑦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查里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出版《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New York, 1977)。

  ⑧ 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出版建筑专号,宣称“70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它的墓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⑨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筑界涌现各种流派、思潮以及新的探索。

  ⑩ 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在西方建筑界引起广泛关注。创作中吸收各种历史元素、运用讽刺与比喻的手法。又被称为后现代古典主义(Postmodern-classicism),后现代形式主义(Postmodernism-form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