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然流行。
代表作: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The City Hall of Stockholm,1923)奥斯特伯格(Ostberg)设计。
3.2、坚持探新的建筑流派
① 表现主义派(Expressionism)
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名为“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流派。表现主义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任务是表现个人的感受。
1905—1925年间,建筑领域出现表现主义的作品,特点是通过夸张的造型和构图手法,塑造超常的、强调动感的建筑形象,以引起观者和使用着不同一般的联想和心理效果。
代表作:
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Einstain Tower, 1917—1921)孟德尔松(Mendelsohn)设计。
汉堡智利大厦(Chile House,Hamburg,1923)霍格(Fritsz Hoger)设计
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 |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
② 未来主义派(Futurism)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创始人为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F.T.Marinetti, 1876-1944年)。
1914年,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伊里亚(Antonio Sant’sElia, 1888-1916年)举办未来主义展览,展出未来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图,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
无实际的建筑作品,但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于20实际20-30年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先锋派建筑师产生较大的影响。
③ 风格派(De Stijl)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凡·杜埃斯堡、雕刻家范顿吉罗、建筑师里特维尔德等人形成的一个艺术流派。
1917年出版《风格》(De Stijl)期刊。
1920年蒙德里安出版《新造型主义》(Plasticism)。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Neo Plasticism)或“要素主义派”(Elementarism)。
风格派提倡“排除自然现象”的“纯粹艺术表现”,主张国际化的艺术。风格派艺术家在他们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作品中,通过“抽象和简化”寻求“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绘画成了几何图形和色块的组合,成了抽象的几何构图,风格派艺术家发挥了几何形体组合的审美价值。
代表作:
荷兰乌特勒支斯罗德住宅(1924年),里特维尔德设计。
蒙德里安几何构图 |
荷兰乌特勒支斯德罗住宅 |
④ 构成派(Constructivism)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批俄国年轻艺术家将雕塑作品做成抽象的结构或构造物模样,被称为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以俄国艺术家塔特林等为代表。
构成派的雕塑作品以木、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制作成抽象的空间构成,以表现力、运动、空间和物质结构的观念。
将构成主义的美学观念贯彻于建筑领域中:有的着重从构成主义的建筑形式入手进行试验研究,如舍尔尼科夫;有的将构成主义的形势和美学观点同房屋建筑的实际条件和要求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构成主义的建筑设计和创作理论,如金兹堡。
1924年金兹堡出版《风格与时代》,论述了建筑风格的演变规律,强调建筑风格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是风格演变的前提,论及技术和机器美学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特别论述了结构与建筑形式的关系。
代表作: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1920)塔特林设计。
真理报大厦建筑方案(1924)维斯宁兄弟设计。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
真理报厦建筑方案 |
⑤ 立体主义与建筑
立体主义绘画打破传统的形势和技法,把对象转变为各种几何形体,(立方体、棱柱、角锥等)的组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和捷克的一些建筑师,曾经把立体主义绘画和雕刻中的若干形式直接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之中。如布拉格某别墅(1913年)他们称要在常见的水平和垂直两种板面的体系中增加倾斜的板面,以此增加新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