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 ~1966)
5.1、人物生平
·1887年出生于瑞士。
·少年时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
·1908年到巴黎,在著名建筑师贝瑞处工作,后来又到柏林德国著名建筑师贝伦斯处工作过。
·勒·柯布西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院派建筑教育,但从一开始他就受到当时建筑界和美术界的新思潮的影响。
·1917年移居巴黎,1920年与新派画家和诗人合编《新精神》杂志。
5.2、《走向新建筑》
1923年,勒·柯布西耶将发表于《新精神》有关新的建筑的文章汇集出版,书名为《走向新建筑》。
《走向新建筑》的中心思想,就是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和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书中的主要内容:
① “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② 激励鼓吹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建造房屋。
③在建筑设计方法问题上,提出:现代生活要求并等待着房屋和城市有一种新的平面,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
③ 在建筑形式方面,他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④ 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强调一个建筑师不是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艺术家。
勒·柯布西耶即是理性主义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者。他在前期表现出更多的理性主义,后期表现出更多的浪漫主义。
5.3、新建筑五点
1926年,柯比西埃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了“新建筑五个特点”(Les 5 points D'une Architecture Nouvelle):
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
部分地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
②屋顶花园;
③自由的平面;
④ 横向长窗;
⑤ 自由的立面。
5.4、勒·柯布西耶20-30年代的建筑作品
①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 Poissy,1928—1930)
体现新建筑的五个特点,表现他的美学观念。
萨伏伊别墅的外形轮廓较简单,内部空间则较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细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
勒·柯布西耶追求的并不是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这种艺术趋向被称为“机器美学”。
②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 Suisse a la Cite Universitaire, Paris, 1930—1932)
③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1927年与皮埃尔·让勒亥(Pierre Jeanneret)合作。
萨伏伊别墅
5.5、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① 不反对大城市,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
② 1922年,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
③ 20年代后期提出巴黎中心区改建方案。
④ 城市集中主义者。
⑤ 在高层建筑方面,勒·柯布西耶提出过十字形、板式、Y形、菱形、六字形等多种形式。
⑥ 住宅建设方面,提出多种形式的多层公寓。
5.5、勒·柯布西耶后期建筑创作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勒·柯布西耶的思路和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技术乐观主义淡化,强调自然、过去,原先的理性被神秘性所替代。
从注重发挥现代工业技术的作用转而重视地方民间的建筑传统。
建筑形象上,从爱好简单几何形体传向复杂的塑形,从追求光洁平整的视觉形象转向粗糙苍老的趣味。
② 代表作品:
·马赛公寓大楼(1946—1952年)
“居住单位”----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应该是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理想的现代化城市是“居住单位”和公共建筑构成。
对建筑形式的处理:拆除现浇混凝土的模板后,对墙面不再作任何处理,追求一种粗犷原始却又朴实敦厚的雕塑效果。
·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规划(1951年)
·印度昌迪加尔高级法院(1951—1956年)
·印度昌迪加尔议会大厦(1963年)
·朗香教堂(1950—1955年)战后作品中最重要、最奇特、最惊人的。
③ 勒·柯布西耶战后的作品表现了与早期不同的建筑美学观念和艺术价值:
·从当年崇尚机器美学转而赞赏手工劳作之美;
·从显示现代化派头转而追求古风古貌和原始情调;
·从主张清晰表达转而爱好模糊混沌;
·从明朗走向神秘;
·从有序转向无序;
·从常态转向超常;
·从“瞻前”转向“顾后”;
·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