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传统的建筑的特点:结构很原始;没有宽敞的内部空间;大型宗教建筑过于雕刻化。伊斯兰教的建筑比印度传统建筑要先进得多。于是印度人民就引进了中亚得建筑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6.1从外形的模仿开始
11世纪,土耳其、波斯和阿富汗的人在印度北部定居。
12世纪初,建造了一所库瓦特清真寺。形制采取波斯式。周遭房子都分划成正方形,每个正方形上覆一个穹顶,穹顶和发券都是用叠涩法仿做的。
12世纪末,伊朗和阿富汗人在印度北方建立王国,带来新的建筑类型:清真寺、经文学院、塔、陵墓。
德里的库特勃塔(图6-1)是早期伊斯兰教建筑的最重要遗物。在库瓦特清真寺的东南角,它是纪功塔。
6.2学会拱券结构
14-15世纪,印度工匠学会了砌筑真正的拱券和穹顶。学习了中亚和伊朗刚刚成熟的以大穹顶为中心的集中式形制。在柱子样式、线脚、墙面分划、装饰手法和材料的运用上有显著的传统特点。但这个时期的建筑还是雄浑,而略带粗糙。代表建筑有现巴基斯坦的默尔丹的鲁肯—伊—阿兰的墓、沙沙兰的谢尔沙陵(图6-2)。
印度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新建筑特点。主要的有:第一建筑材料是红砂石,继承伊斯兰建筑的多彩表面装饰。第二,在窣堵波顶上的相轮盖在穹顶之上,丰富轮廓线,突出垂直轴线,加强穹顶的统帅作用。第三,在集中式建筑物的台基或主体的转角设小圆塔或小亭,戴着小穹顶,与中央穹顶相呼应,形式更丰富、构图更紧凑、轮廓更活泼。
6.3光辉的成就
印度伊斯兰建筑的极盛时期在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在伊朗建筑的强烈影响下,印度的伊斯兰建筑迅速发展成熟,获得了光辉的成就。
这期间世俗建筑的地位提高,如城堡、宫殿、园林等等。这个时期宗教建筑物也渐渐摆脱了重拙和粗犷,同样趋向华丽和精致。
哥尔—艮巴士墓穹顶是印度的穹顶技术最杰出的代表。墓室的平面的面积和容积都超过古罗马的万神庙,成就伟大(图6-3)。
布兰—达瓦扎(16世纪末年),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建筑物(图6-4)。
泰姬—玛哈尔陵(图6-5)是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建筑物,是世界建筑史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

图6-1德里的库特勃塔 |
图6-2沙沙兰的谢尔沙陵 |
图6-3哥尔—艮巴士墓穹顶 |

图6-4布兰—达瓦扎 |
|
|

图6-5泰姬—玛哈尔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