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12-15世纪西欧的教堂主要是以法国的城市中主教堂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

12世纪西欧地区城市的解放和法国地区的王权加强,这是进步的历史运动。

哥特式教堂,以结构方式为标志,初成于巴黎北区的圣德尼教堂(1132-1144年),在夏特尔主教堂(12世纪中叶)(图3-1)配套成型。成熟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1179-1311年)。最繁荣时期的代表作有:亚眠主教堂(1225-1269年),韩斯主教堂(图3-2)(1179-1311年)。

到15世纪西欧各国的哥特式教堂趋于一致,而且都被繁冗的装饰、花侨的结构和构造淹没。

3.1教堂与教会文化的变迁

以巴黎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城市主教堂取代了修道院成为占主导的建筑物。这个时期市民文化更多的渗入到教堂建造中。教堂世俗化,不再是宗教建筑、军事堡垒,而是成为了城市公共生活中心。

神学家,阿奎那——为感性的美辩护“再被感知时令人得到满足的东西就是美”

长老许杰,在教堂中世俗的、感性的美的表现是必要的,他主持建设的巴黎北区的圣德尼大教堂的东部,是哥特式建筑的第一个代表作。它的结构方法和西立面的构图是哥特式建筑最初的范例。

在这期间也掀起过一阵“神学复兴”。

在这之后法国之后,英国很快兴起了哥特式主教堂,然后在德国,西班牙流行,但各有特色。

3.2哥特式教堂的结构

10-12世纪的罗马式教堂,虽然结构上和艺术上都进步了不少,但是拱顶的平衡没有明确可靠的方案。

12世纪下半叶,新结构体系解决了罗马式教堂的结构问题。

到13世纪,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装饰、华盖、壁龛等等一切地方,一切细部,尖券都代替了半圆券,教堂建筑的风格完全统一,哥特式教堂的风格历两百年的发展终于成熟。

结构特点:

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图3-3),其余的填充维护部分减薄到25-30cm左右,材料省了,拱顶极为减轻,侧推力也小多了,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也细了。最早的例子是圣德尼教堂。

②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央每间十字拱4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飞券较早使用在巴黎圣母院,和骨架券一起构成教堂的结构框架(图3-4)。

③全部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尖十字拱: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做双圆心尖券,两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个尖券。屋顶的石板架到这六道券上,可以在不同跨度上做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角的推力。)(图3-5)

图3-1夏尔特教堂       图3-2韩斯主教堂       图3-3圣德尼教堂圣坛外圈礼拜室的肋架券仰视平面


3.3哥特式在主教堂的形制

形制:基本是拉丁十字式(图3-6)。

法国:东端小礼拜堂比较多,外轮廓是半圆的,西边有一对大塔,横厅两端开门,有小塔做装饰。

英国:正厅很长,通常有两个横厅,钟塔只有一个,在偏东的横厅和正厅的交点上。东端很简单,大多是方的,西端最多只有一对小塔,有侧廊。代表教堂有林肯主教堂、索尔兹伯雷主教堂。

德国:主教堂西端只有一个塔(乌尔姆主教堂(图3-11),有的采用广厅式的巴西利卡形制(侧廊同中厅高度一致)(圣伊莉莎白主教堂13世纪)。

图3-4哥特教堂剖面图

左:韩斯主教堂;

右:巴黎圣母院;

图3-5尖十字拱

图3-6哥特教堂平面图对比

左:‘法’亚眠主教堂平面;

中:‘德’韩斯主教堂平面;右:‘英’巴黎圣母院平面;




3.4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

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新的结构方式直接为教堂的艺术风格带来了一些新因素,教会力求把它们同神学教条结合起来,工匠们则力求把它们同自己现实的审美理想结合起来。二者的矛盾冲突远比10-12世纪罗马式教堂里的尖锐得多了。

中厅不宽但是很长。巴黎圣母院127m韩斯主教堂138.5m夏特尔主教堂130.2m

12世纪下半叶以后,中厅越来越高30米以上,拱券尖尖,骨架券从柱墩上散射出来,有很强的升腾的动势。

13世纪起,柱头渐渐消退,支柱与骨架券之间的界线很弱,甚至消失,仿佛骨架券是支柱向上的延伸,垂直线统治着所有的部位,向上的动势很强,好像从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样。

主教堂内部也反映着市民文化与宗教的矛盾。那里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面积,而支柱又全由垂直线组成,筋骨嶙峋,几乎没有墙面。代表建筑有科隆主教堂(图3-7)。但教堂的结构体系条理井然,各个构件分明表现着严谨的荷载传导关系。

14世纪,英国的哥特教堂内部渐渐爱好装饰,把拱顶上的骨架券复杂化,编织成复杂的图案。


3.5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

做法:先用铁棂把窗子分成不大的格子,再用工字型截面的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彩色玻璃就镶在铅条之间。铅条柔软,便于把玻璃片嵌入工字型截面里面去。

以夏特尔、韩斯和亚眠主教堂横厅上的彩色玻璃窗最为突出。巴黎的国王家宫廷小礼拜堂,由于玻璃窗面积大,简直像圣物箱一样玲珑辉煌(图2-8)。


3.6哥特式教堂的外部处理

哥特式教堂外貌往往不及内部完整。由于工期长,会造成外貌形式和风格的差距。

西面的典型构图: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的分为三部分。

向上的动势很强:垂直线条统治全身;扶壁、墙垣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也越多。顶上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所有的券都是尖的,建筑所有的局部和上端都是尖的。教堂外观力求削弱重量感。错落的塔尖营造一种热闹、欢庆的氛围。

意大利的米兰教堂(图3-9):就有135个小塔尖。

法国哥特建筑是多彩的。代表有巴黎圣母院(图3-10)。

德国哥特式教堂立面水平线很弱,几乎没有,垂直线很突出,显得比较森冷峻急。代表作有乌尔姆主教堂(图3-11)。

英国哥特式教堂水平划分很突出,比较舒缓安详,到15世纪。叫垂直式时期,几乎没有什么细节打断各处可能有的垂直线。代表作有温切斯特主教堂、格罗塞斯特主教堂。

西班牙“穆达加风格”哥特式建筑,法国哥特式融入伊斯兰的建筑手法,特点是马蹄形券,大面积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镂空的石窗棂。代表作有圣格里高利礼拜堂、伯格斯主教堂、督来多主教堂。

图3-7科隆主教堂                         图3-8彩色玻璃窗    图3-9米兰教堂


3.7哥特式教堂和市民建筑

10-12世纪的罗马式修道院教堂的风格,同封建主们的寨堡一致。

12-15世纪哥特式城市教堂的风格则同市民的住宅、商店和公共建筑一致。市民建筑的艺术经验曾经影响过哥特式教堂风格的形成。

早期使用木构架,较晚,城市的公共建筑用砖石建造,它们常常引用哥特教堂中的建筑形式和部件,也证明了哥特式建筑的世俗性。代表作有贡比艾涅市政厅(15世纪末)、鲁昂的法院(1493)(图3-12)。

十五世纪,城市上层府邸脱离出木构架,用石头建造。内院式的,自由布局而不强求对称。楼梯还是螺旋式的。偶然点缀一两件小尖塔、华盖或者尖券的彩色玻璃窗,更显得活泼生动。代表作有葛合府邸合克吕尼府邸。

在这期间,城市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也逐渐超过教堂。

3.8哥特式教堂的衰落

哥特式教堂的历史同市民的独立斗争和城市的民主政体相始终。到15世纪,市民内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法国、英国等的王权已经统一全国,哥特式教堂的发展便到了尽头。

十五世纪之后,本身具有结构理性的骨架券,走向繁琐累赘。

英国“垂直式”教堂,骨架券在拱顶上完全盘绕,形成错综的网。代表建筑有克鲁塞斯特主教堂,国王学院礼拜堂,西敏寺亨利七世礼拜堂(最突出)。

法国“辉煌式”哥特式建筑,垂直线条被各种装饰物缓和了,甚至使用4圆心券和火焰式券。连窗棂也使用复合的曲线。于是,哥特教堂风格的一贯性被破坏了。代表建筑有旺多姆三体一位主教堂。

3.9文化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复杂性:任何一个社会,它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着不同的成分。

矛盾性:集团或阶层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所以这些不同文化成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动态的,有斗争,有渗透、有消长、有转化。

图3-10巴黎圣母院               图3-11乌尔姆教堂            图3-12鲁昂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