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前6世纪,神庙的形制形成后,形象也发生改变。神庙从木建筑到石建筑的过渡,对古希腊纪念性建筑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外在的形式大致定型之后,经过一系列调整与渐变过程,才达到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峰。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贯串着平民文化同贵族文化的消长。
4.1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度
公元前七世纪 开始使用陶瓦,到七世纪中叶,陶片贴面的檐部形式已经很稳定了。经过陶片的传递,以后的石庙宇也就保留了木结构的明显痕迹。
公元前七世纪末,有些庙宇除了屋架之外,已经全部用石材建造了。
4.2两种柱式
决定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
柱式由柱子(柱础、柱身、柱头)和檐部(额枋、檐壁、檐口)两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和柱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爱奥尼式——流行于小亚细亚的共和制城邦,造型比较秀美、华丽、轻快。(图4-1)
多立克式——流行于意大利、西西里寡头制城邦,造型比较沉重、粗壮。
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两种柱式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
4.3人体的美与数的和谐
古希腊神话所反映的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深深影响着柱式的发展,人体被认为是最美的。在希腊建筑中,有以男子雕像代替多立克式柱子、以女子雕像替代爱奥尼式柱子的实例。多立克柱式刚毅雄伟,而爱奥尼柱式柔和端丽,反映出对人体美、人的气质的尊重与赏识。柱式的各部分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比例与模数关系,呈现柱式整体美的形象,并便于施工。
4.4古希腊三柱式及其特点
①多立克柱式(图4-2)——比例粗壮(1:5.5-5.75),檐部比较重(高约为柱高的1/3)。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外廓上举;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基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都比较明显。极少线脚,偶或有之,也是方线脚;台基是三层简洁的台阶,而且四角低,中央高,微有弧形隆起;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
②爱奥尼柱式(图4-2)——比例修长(1:9-10),檐部比较轻(柱高的1/4以下);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廓下垂;柱身的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有复杂的、看上去富有弹性的柱础使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最典型的母题是盾剑、桂叶和忍冬草叶;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没有隆起;薄浮雕,强调线条。
③科林斯柱式(图4-2)——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做法与爱奥尼柱式基本相同,直到晚期希腊,才形成独特的风格。
4.5柱式的意义
古希腊通过柱式来表明建筑等级。
借助不同的柱式来控制建筑形象和体量。
古希腊的柱式还反映人文主义精神(以三类人体的比例、气质为原型)。
图4-2三种柱式对比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