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里的陵墓

 

  中王国时期,古埃及首都被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于是,开始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峰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结构技术进步:用梁柱结构形式营造了宽敞的内部空间,纪念性建筑物内部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增强了。

  陵墓的新格局:祭祀的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体,规模宏大,建造在高大陡峭的悬崖之前,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是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墓室开凿在更深的地方。整个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来,构成陵墓的整体,具有与金字塔相同的纪念性意义。


7.1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①建造时间:约公元前2000年

②地点:戴尔-埃尔-巴哈利(Deir-el-Bahari)

③总体布局:进入墓区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m。然后是一个大广场,沿道路两侧排着皇帝的雕像。由长长的坡道登上一层坪台,坪台前缘的陡壁前镶着柱廊。这层坪台之上中央又建一层比较小的坪台,正面和两侧是柱廊。第二层坪台上正中建造了一座不大的金字塔作为中心。陵墓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之后是一座有80根柱子的大厅,最后由大厅进入开凿在山岩里的圣堂(图7-1)。

④影响:开创了新的陵墓形制,建筑群有明显的中轴线,沿中轴线纵深向对称布置雕像、建筑、院落、大厅。利用总体布局与建筑形象等营造陵墓的庄重氛围。


7.2哈特什帕苏墓

①建造时间:公元前1525-前1503

②地点: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

③总体布局:平面布局和艺术构思同曼都赫特普的基本一致。

④变化:规模更大,正面更开阔,多一层前沿有柱廊的平台,因此同山崖的结合更紧密(图7-2、图7-3),柱廊采用奥里斯柱(图7-4)。彻底淘汰金字塔,创造了新的陵墓形象。

图7-1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图7-2哈特什帕苏墓


图7-3哈特什帕苏墓平面图



图7-4奥里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