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法国古典主义之后出现了洛可可。代替前一时期的尊严气派和“爱国”热情的是卖弄风情,妖媚柔靡,逍遥自在的生活趣味,孕育出充满脂粉气的新的文学艺术潮流。
洛可可的原则是“逸乐”。洛可可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府邸的室内装饰上,府邸的形制和外形也有相应的特征。广场的格局跟风貌、局部敞开,和自然呼应联系 少了呆板严肃造园艺术趋向自然化而摒弃几何化。
5.1府邸形制
不再追求排场而求实惠,关心的是方便和舒适,追求一种温馨的气息。从17世纪初年以来,平面上功能分区明确。精致的客厅和亲切的起居室代替了17世纪中叶豪华的沙龙,以适应言辞乖巧、举止风流的慵懒生活。功能问题开始被重视。
代表人物:小勃隆台、勃夫杭。
“建筑的主要矛盾是功能布局同形式的条理整饬之间的矛盾。”
小勃隆台的观点承认了古典主义的一个重大弱点,他的气派很盛的功能布局、空间序列等等,十分僵硬,不能适应稍稍深入的功能要求,不能适应日常生活。
代表作:玛蒂翁尼府邸(1732年)。
形制:随着前院的分为车马院和正院两部分,府邸的正房的前立面也分为两部分,对着正院的部分自有轴线,对称构图。正房朝花园的立面按通长设轴线,对称构图。前后两条轴线可以错开,不一定重合。而内部房间又按照功能安排,往往与立面的轴线无关(图5-1)。
5.2洛可可装饰
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器的放肆。他们要的是更柔媚温软、更细腻纤巧的风格。柔美温软,细腻纤巧,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最爱用千变万化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
颜色娇艳,光泽闪烁
代表作品:巴黎苏卑士府邸的客厅 (勃夫杭)、麦松尼埃(盛期的装饰名手)
存在时间很短: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
洛可可风格在建筑物外部表现比较少,府邸的形制和外形较为朴素。
5.3广场建筑群
不再封闭,不再单一的用一色建筑包围一个空间,布局常常是三面开敞,和外面的自然树林,河流呼应联系。
①南希广场群
设计师:勃夫杭和艾瑞·德·高尼。
三个广场串联起来;北边王室广场(横向长圆形);南头路易十五广场(长方形);中间是狭长的跑马广场;南北总长450m;路易十五广场南面的两角,入口处装饰铁栅门,是18世纪金属工艺的杰出作品(图5-2)。
②协和广场
设计师:昂·加贝里爱尔
完全开敞的广场,出色的起到了从丢勒里花园过渡到爱丽舍大道的作用。成了从丢勒里宫到星形广场的巴黎主轴线上的枢纽(图5-3)。
5.4小特里阿农别墅
18世纪下半叶,甜腻的洛可可风格略有收敛。从当时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而在经济和政治上更先进的英国,吹来了模仿帕拉迪奥形式。
小特里阿农是路易十五的别墅,形制是帕拉第奥式的。
形制:平面近于正方形(24.1m×22.3m)。两层,上层是主要的,朝北两间沙龙,朝西一间餐厅,卧室和梳妆室朝东。平面布置比较方便合用(图4-4)。
设计师:昂·加贝里爱尔
洛可可风格略有收敛,在其上建造了“中国式”的园林和农舍。


图5-1玛蒂翁尼府邸平面 图5-2南锡中心广场群

图5-3协和广场平面 图5-4小特里阿农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