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建筑的极盛时期在17世纪下半叶,这时,法国的绝对君权在路易十四统治下达到了最高峰。法国18世纪哲学家、作家伏尔泰(1694-1778年)写道:“路易十四统治之下出生的巴黎人,绝大多数把国王看作一位神。”宫廷的纪念性建筑物是古典主义建筑最主要的代表,集中在巴黎。
绝对君权建筑的重要特点:建筑物主要用于彰显君主的功勋;建造劳动力集中;建造宫殿宏伟而庞大;其他城市建设停止,主要建造宫殿。
4.1卢浮宫东立面的设计竞赛(同巴洛克建筑交锋的战场)
原来的东立面是文艺复兴式的;
1663年路易·勒伏的方案,被巴黎的巴洛克建筑师否定;
1664年伯尼尼的方案,被法国建筑师一致抵制;
1667年批准了弗·勒伏和克·彼洛,和勒博亨的方案,典型的古典主义作品,它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熟,被称为路易十四古典主义。
第二代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代表:路易·勒伏,弗·勒伏,克·彼洛,查尔斯·彼洛,勒博亨。
卢浮宫东立面(图4-1)全长172m高28m,上下按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为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再上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是由巨柱式的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炼,层次丰富。中央和两端各有突出的部分,将立面分为五段。两端的突出部分用壁柱装饰,中间的用倚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
卢浮宫的阿波罗廊室内装修(1662年,勒博亨,巴洛克式)。
4.2凡尔赛宫
法国绝对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
①性质: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
②位置:位于巴黎西南凡尔赛城,是联系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纽带。
③组成:凡尔赛宫包括宫殿、园林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
④宫殿布局:整体分为三个部分;中央部分供国王与王后起居与工作;南翼为王子、亲王与王妃之用;北翼为王权办公处并有教堂、剧院等等。
⑤立面和装饰:立面建筑风格属古典主义,为纵、横三段处理,上面点级有许多装饰与雕像;内部装修极尽奢华,如镜廊富有创造性的国王接待大厅,内侧墙上镶有的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
⑥园林:由勒诺特设计建造;园林布局沿东西向轴线展开,平面采用对称及几何图案的构图手法,全面体现了。
⑦道路:三条放射形大道成为分隔景观的重要元素、组织几何化园林的重要手段,其中只有一条是通巴黎的(图4-2)。
⑧意义:凡尔赛宫反映了当时法王意欲以此来象征法国的中央集权与绝对君权的意图,同时也影响了当时欧洲王宫的审美趣味;欧洲最大的王宫,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
4.3恩瓦里德斯新教堂
设计师:于·阿·孟莎
第一个完全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建筑纪念物之一。通常古典主义在建筑外观占优势,而巴洛克在内部装修占优势,而这座教堂正好相反。(结合案例)
4.4旺道姆广场
设计师:于·阿·孟莎
正几何形、封闭、周围一色(图4-3);广场上的建筑是三层的,底层有券廊,廊里设有店铺,这种做法开始于17世纪的广场,一直沿用下来,成为法国古典商业街和街道的传统。
4.5成就和影响
影响了17世纪以后欧洲的宫殿和大型公共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用柱式控制整个构图,构图简洁,体型几何形很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以致完整统一。它多用巨柱式,而减少了分化和重复,又使构图能有变化,并且有利于统一完整,巨柱式也有利于区分主次,以整个底层为基座的巨柱式尺度很大,纪念性强。
创造了不少大型纪念性建筑的的壮丽形象。
巨柱式起源于古罗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被比较经常的使用,然而只有到了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才突出的当做主要构图的手段,而且形成了一套程式。
欧洲最早的法国建筑学院在古典主义时期形成。

图4-1卢浮宫东立面
|

图4-2凡尔赛宫 |

图4-3旺道姆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