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古典主义的根据和理论

 

古典主义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总潮流。

哲学基础是反映自然科学初期的重大成就唯理论(笛卡尔)。

政治背景是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专制政体。

在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里建立规范,这是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它要在一切方面树立最高的权威,要便于控制。这些规范,应当反映绝度君权制度的政治理想。学院派把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同17世纪初早期古典主义结合起来,进一步加以条理化,严格区分尊卑雅俗,用来颂扬君王的“伟大与光荣”。于是形成宫廷文化。宫廷的唯理主义的文化艺术潮流,这就是古典主义。

 

3.1早期理论

①学院派古典主义

  1655年法国设立了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该学院宣扬古典主义,历史上称为学院派古典主义简称学院派。<法国古典主义者师承16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的理论(由教廷成立的学院)>。

  代表建筑师:古如,劳尔麦。

②学院派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建筑特点:

  认为尺度、比例是永恒的规则;

  美是永恒的,不可感知的;

  崇奉柱式,将柱式绝对化,把拱券和柱子分离开,反对它们的结合。古典主义建筑是最严谨的柱式建筑。

  总体布局、建筑平面、立面造型中强调对称轴线和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和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五段的构图手法。古典主义建筑是最公式化的建筑。

  强调外形的端庄和雄伟,在空间效果和装饰上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3.2理论成熟时期

  建筑理论在16世纪60和70年代同绘画、文学等方面的理论同时成熟。

  弗·勃隆台,法国古典建筑理论的主要代表,寻找“通用的规则”、“普遍的美”用“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学院的任务是给建筑学建立一个规范,然后把这些规范交给人。”

  勃隆台致力于推求先验的、普遍的、永恒不变的、可以用语言叙述明白的建筑艺术规则。他们认为,这种绝对的规则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与数学的关系,他们把比例尊为造型中绝对性的甚至唯一的因素。

  古典主义认为古罗马建筑就包含这种超乎时代、民族和其他一切具体条件之上的绝对规则。并把超越古代建筑作为学院的任务之一。

  建筑的美在于局部和整体的之间以及局部相互间的简单的整数比例关系,以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量度单位。

  古典主义者主张柱式只能有梁柱结合的形式,反对柱式同拱券结合,不学习古罗马帝国的券柱式构图。根据帕拉迪奥的理论,强调构图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对称。内部空间以中央大厅来统帅,外部形象由穹顶来统帅。不得不运用券柱式。

  “抛弃一切暧昧的东西,于条例整饬中见美,与布局中见方便,于结构中间坚固”(美,方便,坚固,维特鲁伟的原则)

  代表作:巴黎圣德尼门(1672,勃隆台,一个简化了的凯旋门)

 

3.3意义和局限

  意义:相信存在客观的可认识的美的规律,提出了真实性、逻辑性、易明性的理性原则。

  局限:十分片面,并且傲慢地否定了一切民间的和民族的建筑传统,忽视中世纪哥特建筑的伟大成就;它对形式美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它反对创作中的个性、热情和表现,只着意于冷冰冰的数的和谐,认为比例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先验的法则。

 

3.4存在问题与挑战

  17世纪末“古今之争”争论古代文艺与当代文艺孰优孰劣,发起人是学院院士克·彼洛,他认为除了由理性判断的美之外,还有由习惯和口味判断的美。(彼洛是卢浮宫东立面的设计者,对古典主义建筑的质疑,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自这时悄然出现)

  18世纪上半叶“洛可可建筑应运而生”。

  到18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盛行时,古典主义又遭到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