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建筑史 >>正文

天津蓟县独乐寺

2020年11月05日 14:42  点击:[]


天津蓟县独乐寺始建于唐朝,后经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二处。寺内主轴线上的山门、观音阁两座建筑,是辽代的原构。


a、独乐寺山门

·山门面阔3间,进深2间4椽,采用分心槽殿堂构架。

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营造法式》)

·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出二跳,清称五踩斗棋)双抄偷心造。

·上外出跳华栱,实际上第二跳华棋是耍头。门内出华拱四跳,第二跳为耍头尾,第三跳为撑头木尾,这种做法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及大同华严上寺大殿斗拱有相似之处。

·阑额出头垂直切割,未用普拍枋。梁架上仍用叉手、托脚,都是较早的做法。

山门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形成庄严稳固的气氛,在比例和造型上是成功的。

唐独乐寺山门


b、独乐寺观音阁

观音阁面阔5间,进深4间8椽。外观2层,内部3层,下层挑出斗栱、下檐,中层挑出斗栱、平坐,上层挑出斗栱、上檐。屋顶用九脊殿式样(歇山顶)。

观音阁属殿阁型构架,平面采用“金厢斗底槽”形式。

对于抗震,观音阁构架自身特殊处理的原因:

·整座构架浮摆在石柱础上,木柱与石础之间可以发生位移,起到隔离水平方向的地面运动的隔震作用。

·由内外槽斗栱组构的三个铺作层,形成了三道水平刚性环,有利于保持各层柱网和整体构架的稳定。

·采用柱间斜撑等多种斜向构件,强化了整体构架的稳定性。

·斗栱具有榫卯组合的“柔性构造”的特点,独乐寺的雄大斗栱充分发挥了“耗能节点”的减震作用。

唐独乐寺观音阁

上一条: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下一条: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