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建筑史 >>正文

北京天坛

2020年11月05日 14:17  点击:[]

 

历史沿革:

  嘉靖九年(1530年)于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

主要建筑:

  圜丘坛、皇穹宇、皇乾殿、祈年殿、斋宫、南神厨院

圜丘坛

皇穹宇

皇乾殿

保和殿

天安门

南神厨院

北京故宫的主要特点:

① 两重坛墙,四组建筑,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

a、北面墙为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b、分两组祭坛:内坛墙内偏东形成一条主轴线;

c、轴线南段为祭天的圜丘坛组群(冬至日祭天的场所);

d、轴线北段为祈祷丰年的祈谷坛组群;

② 轴线的西侧,有一组供皇帝斋戒的建筑——斋宫.

③ 圜丘与皇穹宇: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其主体为“坛而无屋”的三层露天圆台,周边环绕两重低矮的方圆墙。

④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a、中轴线布局;

b、主体与附属相得益彰;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地位上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c、主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d、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北京天坛总平面图



北京天坛——祈年殿






上一条:大明宫 下一条:北京故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