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大殿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古建瑰宝的第一寺。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照片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主要特点:
① 平面特征:
a、大殿面阔7间,进深8架椽,单檐四阿顶。殿身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属宋《营造法式》中“金厢斗底槽”的营造方法,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的划分方法之一,是殿身用一圈内柱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此做法可使佛像区不设立柱,以保证空间的完整性。
b、正面中部五间设板门,内柱藏在板门之间。每间板门正对佛像一座,面佛直观,流线干净明晰,五尊佛像并列布置。
c、外柱有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图
② 立面特点:
d、立面中心垂直对称,主佛居中,牌匾也位于中心。
e、明间与次间大小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尺寸收小。
f、明、次间面佛,尽间不面佛,故明、次间开大门,尽间开窗,尺寸收小,以突出佛面。
g、屋顶为单檐四阿顶(庑殿顶),屋顶较扁,正脊为凹曲线,垂脊挺拔,接近直线,檐口微翘。
h、斗栱硕大不加装饰,与唐朝体现木料结构精巧的审美有关。
i、柱子有“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间升高
j、柱端有卷杀,与斗拱结合处进行收口,视觉上突出表现斗拱。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立面图
③ 剖面特征:
k、剖面是典型的殿堂型构架,上层为屋架层,中层为铺作层,下层为柱网层。
l、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椽草栿、草乳栿,在铺作层内运用了四椽明栿、明乳栿,形成明、草两套梁栿。
m、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椽草栿上添加“托脚”,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添了屋架的稳定性。
n、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o、屋面坡度平缓,通过斗拱使出檐深远。
p、内部空间通过“金厢斗底槽”分为朝拜区、佛像区、后勤区。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