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位于太原西南悬瓮山下,原来是春秋时晋候始祖,叔虞祠堂,故称晋祠。现保存一组建筑群,其中:圣母殿于飞梁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建造。太原晋祠之中的圣母殿更代表着宋代建筑的建筑成就,无论在平面处理还是构造技术方面都达到了木构建筑的最高水平。
太原晋祠的主要特点:
①圣母殿:它坐西朝东,殿身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环绕深1间的回廊,构成“副阶周匝”的形式,呈重檐歇山顶。
②(2)结构为殿堂型构架单槽形式。为加深前廊,其构架做了减柱处理。殿身4根前檐柱不落地,将前廊4道梁架加长到4椽,梁尾插到身内单槽缝的内柱上,并将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也推到单槽缝上,从而取得深2间的分外宽敞的前廊空间,满足了殿屋与园林环境的协调。
③殿内部分深3间6椽,架6椽栿通梁,整个内殿空间无内柱,上部作彻上露明造,使得殿内空间非常完整、高敞。
④大殿斗拱用材很大,形制灵活多样。补间铺作仅正面每间用一朵,侧面及背面均不用。
⑤大殿柱身有显著的侧脚、生起,尤以上檐为甚。檐口和屋脊呈现柔和的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
⑥殿内中央设高大的神龛,内供圣母邑姜主像。
⑦圣母殿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实例,可视为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⑧鱼沼飞梁:十字形木桥,石柱斗栱,木梁,砖桥面。
⑨献殿:重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一五九四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只有一圈檐柱,出檐很深。内部梁架举折明显,简明省料,轻巧坚固。单檐歇山顶,四周无墙,只有直棂栅栏为隔断,大殿空间界定清晰,却又通透开敞。既是一座稳重的大殿,又如一幢玲珑的凉亭。献殿原是供奉圣母邑姜,陈设祭品的场所,因名献殿。
山西太原晋祠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