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当前位置: 首页>>隐藏-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正文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2019年07月08日 11:06 王瑜 点击:[]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本章重点阐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建筑活动概况及建筑技术的进展,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现代建筑派的产生及其建筑观,现代建筑派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与赖特等人的建筑理论与实践。

------------------------------------------------------------------------------------------

 

3.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建筑活动概况

  ·1914~1918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签订《凡尔赛和约》。

  ·美国在战争中变得更加强大。

  ·1924年以后,欧洲经济逐渐复苏。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3.1.1 20年代欧洲建筑活动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交战各国的建筑活动除了少数与战争有关的项目外,几乎全部停止。

    ·战后广大地区面临着重建的任务,各国遇到严重的住宅短缺的压力。

      战后初期的经济困境却抑制了建筑活动,建筑界思潮活跃,方案研究多,实践机会很少。

    ·1924年以后,经济好转,建筑量随之增加,建筑师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

    ·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来临,建设减少。

 

  ·建筑材料与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1927年,美国出现全部采用焊接的钢结构房屋,1947年建成24层全部采用焊接的钢框架大楼。

  ·壳体结构有了重要发展:

    1928年建造的德国莱比锡市场大厅的八角形钢筋混凝土壳顶,直径75.59m,壳体厚9cm。

 

  3.1.2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建筑活动概况

    (1)30年代以前,美国建筑风格较为保守,政府建筑物、纪念性建筑物和大多数公用建筑物都或多或少地采用古典建筑形式,高等学校的建筑物大都套用哥特建筑风格。

undefined

图3.1.2-1 纽约都会保险公司大楼,1911

 

undefined

图3.1.2-2 芝加哥论坛报大楼参选方案(右1为格罗皮乌斯等提交的方案),1922

 

(2)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建筑观念明显的转变。经济危机的现实促成新的建筑潮流。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文化转型,接受了欧洲的新建筑。

undefined

图3.1.2-3 经济危机下的高层建筑竞赛方案

 

·美国新建筑潮流的出现同欧洲的差别:

欧洲新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经过长期的酝酿、研讨和试验;而美国几乎主要是由于经济危机

的现实条件逼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多少深入的思想酝酿过程。

 

------------------------------------------------------------------------------------------

 

3.2 建筑技术的进展

  ·1920—1930年代,建筑材料和建筑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新进展:

  (1)钢结构改用焊接;

  (2)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普及;

  (3)采用刚性节点的框架结构促进了复杂超静定结构的科学研究,结构动力学、结构稳定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4)壳体结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取得重要进展;

  (5)玻璃在建筑物中得到广泛应用;

  (6)铝材用于建筑物的内外装修,塑料部件出现;

  (7)建筑设备进步明显;

  (8) 建筑类型进一步增加。

------------------------------------------------------------------------------------------

 

3.3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3.3.1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然流行。

  实例:斯德哥尔摩市政厅(The City Hall of Stockholm,1923)奥斯特伯格设计。

undefined

图3.3.1 奥斯特柏格,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923

 

3.3.2 坚持探新的建筑流派

(1)表现主义派(Expressionism)

  ·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名为“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流派。表现主义艺术家

  认为艺术的任务是表现个人的感受。

  ·1905—1925年间,建筑领域出现表现主义的作品,特点是通过夸张的造型和构图手法,

  塑造超常的、强调动感的建筑形象,以引起观者和使用着不同一般的联想和心理效果。

  ·代表作:①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Einstain Tower,Potsdam,1921)孟德尔松设计。

            ②汉堡智利大厦(Chile House,Hamburg,1923)霍格(Fritsz Hoger)设计。

undefined

图3.3.2-1 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Einstain Tower,Potsdam,1917—1921)

 

(2)未来主义派(Futurism)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创始人为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F.T.Marinetti, 1876-1944年)。

·1914年,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伊里亚(Antonio Sant’sElia, 1888-1916年)举办未来主义展览,展出未来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图,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

·无实际的建筑作品,但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先锋派建筑师产生较大的影响。

 

(3)风格派(De Stijl)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凡·杜埃斯堡、雕刻家范顿吉罗、建筑师里特维尔德等人形成的一个艺术流派。

1917年出版《风格》(De Stijl)期刊;1920年蒙德里安出版《新造型主义》(Plasticism)。

·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Neo Plasticism)或“要素主义派”(Elementarism)。

·代表作:荷兰乌特勒支施罗德住宅(1924年),里特维尔德设计。

undefined

图3.3.2-2 蒙德里安《构图》,1919

 

undefined

图3.3.2-3 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1919

 

undefined

图3.3.2-4 荷兰乌特勒支施罗德住宅(1924年)

 

(4)构成派(Constructivism)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批俄国年轻艺术家将雕塑作品做成抽象的结构或构造物模样,被称为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以俄国艺术家塔特林等为代表。

·构成派的雕塑作品以木、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制作成抽象的空间构成,以表现力、运动、空间和物质结构的观念。

·代表作:①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1920)塔特林设计。

          ②真理报大厦建筑方案(1924)维斯宁兄弟设计。

undefined

图3.3.2-5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1920)

 

undefined

图3.3.2-6 真理报大厦建筑方案(1924)

 

(5)立体主义与建筑

·立体主义绘画打破传统的形势和技法,把对象转变为各种几何形体(立方体、棱柱等)组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和捷克的一些建筑师,曾经把立体主义绘画和雕刻中的若干形式直接用

于建筑物的装饰之中。

 

代表作: 布拉格某别墅(1913年)

他们称要在常见的水平和垂直两种板面的体系中增加倾斜的板面,以增加新奇性。

undefined

图3.3.2-7 布拉格某别墅(1913年)

 

------------------------------------------------------------------------------------------

 

3.4 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一批思想敏锐并具有一定经验的年轻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把新建筑运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现代建筑运动(Modern Movement)----形成了继学院派之后统治建筑学术界达数十年的现代建筑派(Modern Architecture)。

·现代建筑派包括:

(1)欧洲先锋派(European avant-garde),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柯布西埃为代表。同时又被称为功能 主义派(Functionalism)、理性主义派(Rationalism)、现代主义派(Modernism)、欧洲现代建筑派及国际现代建筑派(International Modern),是现代运动的主力。

(2)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Organic Architecture)。

 

------------------------------------------------------------------------------------------

 

3.5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3.5.1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早期的活动

·1883年出生于柏林。

·青年时期在柏林和慕尼黑高等学校学习建筑。

·1907—1910年在著名建筑师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受贝伦斯的影响,认为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1911年与梅耶合作社技法古斯工厂。1914年设计德国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明确提出突破传统创造新建筑。

·格罗皮乌斯是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建筑师之一。

·1913年发表《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

 

  3.5.2 包豪斯

  ·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威玛筹建的国立威玛建筑学校(Das Staatlich Bauhaus,

    Weimar由原来的一所工艺学校和一所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学校,

    简称包豪斯(Bauhaus)。

  ·设计教学中贯彻新方针,这一主张使包豪斯成了20年代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之一;

  ·在抽象艺术的影响下,包豪斯的师生在实用美术品和建筑设计中,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发挥结构本生的形式美,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搭配效果,发挥了灵活多样的非对称的构图手法。

  ·布劳耶(Marcel Breuer)的家具设计体现了包豪斯的工艺美术风格。

  ·包豪斯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格罗皮乌斯这一时期设计的建筑中。

undefined

图3.5.2 包豪斯设计的产品

3.5.3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校舍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建筑设计特点: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undefined

图3.5.3 包豪斯校舍

3.5.4 离开包豪斯之后的活动

·格罗皮乌斯离开包豪斯之后,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特别注意居住建筑、城市规划和

建筑工业化问题。

·研究在大城市中建造高层住宅的问题。

·试验用工业化方法建造预制装配式住宅。

·1934年,格罗皮乌斯离开德国到英国。在伦敦与英国建筑师马克思威尔·福莱(Maxwell Fry)

合作设计一些中小型建筑,较著名的有英平顿(Village College, Impington,1936)地方的乡村学院。

·1937年格罗皮乌斯接受美国哈佛大学聘请到该校设计研究院任教授,次年担任建筑学系主任,

从此定居美国。

·在美国主要从事建筑教育工作。

·1946年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创立“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 TAC)。

3.5.5 格罗皮乌斯的建筑观点

·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

·特别强调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建筑的影响;

·坚决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注重功能是新建筑的特点。

·到美国后,理论上的着重点有所改变,强调自己从来没有忽视建筑要满足人的精神上的要求。

·从1910年到20年代末,格罗皮乌斯促进了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的革新,同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的建筑手法和建筑词汇。

·格罗皮乌斯在推动现代建筑的发展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现代建筑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革新家。

------------------------------------------------------------------------------------------

 

3.6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1887年出生于瑞士。

undefined

图3.6 勒·科布西耶,1950

 

  3.6.1 《走向新建筑》

  ·1923年,勒·柯布西耶将发表于《新精神》有关新的建筑的文章汇集出版,名为《走向新建筑》。

  ·《走向新建筑》的中心思想,就是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和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勒·柯布西耶在书中给住宅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3.6.2 20—30年代的建筑作品

  ·1926年勒·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1)底层架空----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腾空,留出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的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的立面。

undefined

图3.6.2-1 多米诺构架体系

 

undefined

图3.6.2-2 勒·科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的体现

 

3.6.3 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

(1)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 Poissy,1928—1930)

     体现新建筑的五个特点,表现他的美学观念。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 Suisse a la Cite Universitaire, Paris, 1932)

(3)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1927年与皮埃尔·让勒亥(Pierre Jeanneret)合作。

undefined

图3.6.3-1 萨伏伊别墅外观之一

 

undefined

图3.6.3-2 学生宿舍外观

 

undefined

图3.6.3-3 勒·科布西耶等,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1927年

 

3.6.4 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不反对大城市,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

·1922年,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

·20年代后期提出巴黎中心区改建方案。

·城市集中主义者。

·在高层建筑方面,勒·柯布西耶提出过十字形、板式、Y形、菱形、六字形等多种形式。

·住宅建设方面,提出多种形式的多层公寓。

undefined

图3.6.4 勒·科布西耶,300万人的城市设想,1922

 

3.6.5 勒·柯布西耶后期的建筑创作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勒·柯布西耶的思路和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他的技术乐观主义观念似乎不见了,强调的是自然、是过去,原先的理性被神秘性所替代。

·从注重发挥现代工业技术的作用转而重视地方民间的建筑传统。

·在建筑形象上,从爱好简单几何形体传向复杂形,从追求光洁平整的视觉形象转向粗糙苍老的趣味。

 

(2)代表作品:

①马赛公寓大楼(1947—1952年)

“居住单位”----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应是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

理想的现代化城市就是由“居住单位”和公共建筑所构成的。

undefined

图3.6.5-1 马赛公寓大楼(1947—1952)

 

②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规划(1951年)

印度昌迪加尔高级法院(1951—1956年)

印度昌迪加尔议会大厦(1963年)

undefined

图3.6.5-2 勒·科布西耶,旁遮普邦首府场地加尔规划,1951

 

undefined

图3.6.5-3 昌迪加尔政府区模型

 

undefined

图3.6.5-4 昌迪加尔高级法院,1951-1956

 

undefined

图3.6.5-5 昌迪加尔会议大厦平、剖面

 

③朗香教堂(1950—1955年)

勒·柯布西耶战后的作品中最重要、最奇特、最惊人的作品。

表现了与早期很不同的建筑美学观念和艺术价值。

undefined

undefined

图3.6.5-6 朗香教堂

 

------------------------------------------------------------------------------------------

 

3.7 密斯·凡·德·罗

undefined

 

  3.7.1 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1886—1970) 关于新建筑的主张

   ·1886年出生于德国;

   ·未受过正规学校的建筑教育;

   ·1907年,开始设计住宅,1909年,到贝伦斯处工作;

   ·1921—1922年间,两个玻璃摩天楼示意图;

   ·1926年,设计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

   ·密斯·凡·德·罗这时已经同传统建筑决裂,积极探求新的建筑原则和建筑手法;

   ·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要创造新时代的建筑而不能模仿过去;

   ·1926年,担任德国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27年德国制造联盟在斯图加特举办住宅建筑展览会,

密斯是展览会的规划主持人。

undefined

图3.7.1 密斯,钢筋混凝土办公楼设想,1922

 

3.7.2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1929年)

·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流通空间的一个典型;

·建筑本身是唯一的展品;

·造型简单,去掉附加装饰,突出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纹理和质感。

·1928年,密斯·凡·德·罗曾提出了著名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处理原则,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undefined

undefined

图3.7.2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1929)

 

3.7.3 钢与玻璃的建筑艺术

·1930年,密斯·凡·德·罗任包豪斯的校长,1933年,学校被法西斯政权解散。1937年,到美国

任伊利诺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cago)建筑系主任,从此定居美国。

·建筑作品:

①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Crown Hall)1955年

②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Illinois, 1945—1950年)

③芝加哥湖滨大道公寓大楼(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 Building, Chicago, 1951)

④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1954—1958)

⑤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 West Berlin, 1962—1968)

undefined

图3.7.3-1 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Crown Hall)1955年

 

undefined

图3.7.3-2 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Illinois, 1945—1950年)

 

undefined

图3.7.3-3 芝加哥湖滨大道公寓大楼(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 Building, Chicago, 1948—1951)

 

undefined

图3.7.3-4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1954—1958)

 

undefined

图3.7.3-5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 West Berlin, 1962—1968)

 

3.7.4 密斯·凡·德·罗的影响

·贡献在于他常年专注地探索钢框架结构和玻璃这两种现代建筑手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

尤其注重发挥这两种材料在建筑艺术造型中的特性和表现力。

·密斯的简洁明快的墙面处理,灵活多变的流通空间,把钢和玻璃同传统的砖木和大理石结合的经

验,以及直截了当地对待结构的做法已成为现代建筑师广泛应用的手法。

·他的钢与玻璃的建筑,为在现代建筑中把技术与艺术统一起来做出了成功的榜样。

------------------------------------------------------------------------------------------

 

3.8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

  1869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在大学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从事建筑设计。他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undefined

 

  3.8.1 赖特早期的建筑作品

  ·草原式住宅:

    位于芝加哥郊区的森林中或是密执安湖滨,造型新颖,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布局与大自然结

合,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平面常为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八起居室、书房、餐室围

绕壁炉布置,卧室放在楼上。

    实例:①芝加哥 罗比住宅(Robert House, 1908—1909)

          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 1915—1922)

          ③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1936)

           是一座别出心裁、构思巧妙的建筑艺术品。最成功之处是与周围自然风景紧密结合。

undefined

图3.8.1-1 芝加哥 罗比住宅(Robert House, 1908—1909)

 

undefined

图3.8.1-2 日本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 1915—1922)

 

undefined

图3.8.1-3 芝加哥 罗比住宅(Robert House, 1908—1909)

 

  3.8.2 赖特其他著名的建筑作品

     ①威斯康星州 约翰逊公司总部(Johnson and Son Inc Racine, Wisconsin, 1938)

     ②亚利桑那 西塔利埃森(Taliesin West, Scottsdale, Arizona, 1938)

     ③纽约 古根汉姆美术馆(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undefined

图3.8.2-1 威斯康星州 约翰逊公司总部(Johnson and Son Inc Racine, Wisconsin, 1938)

 

undefined

图3.8.2-2 亚利桑那 西塔利埃森(Taliesin West, Scottsdale, Arizona, 1938)

 

undefined

图3.8.2-3 纽约 古根汉姆美术馆扩建后(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3.8.3 赖特的有机建筑论

·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

有机表示内在的----哲学意义上的整体性,在这里,总体属于局部,局部属于总体。在这里,材料

和目标的本质、整个活动的本质都像必然的事物一样,一清二楚。

自然界是有机的,房屋应当像植物一样,从属于自然环境。

·1931年,赖特在一次演讲中提出51条解释:建筑是用结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是人的想

象力驾驭材料和技术的凯歌;建筑是体现在他自己的世界中的自我意识;

·在建筑艺术领域,赖特比别人更早地冲破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

交融流通,同时又具有幽静隐蔽的特色。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

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

 

3.9 阿尔托

undefined

    阿尔托(Alver, Aalto, 1898~1976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一位年轻而杰出的现代派建筑师。

  ·建筑人情化(humanizing architecture),阿尔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成一体的设计风格,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视野,为现代建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阿尔托设计受北欧古典主义建筑和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影响,稍后受德国、法国、荷兰现代主义建

筑运动的启示。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独特的抒情。

 

·将芬兰的传统与地方特点延伸,并转变为现代所需。

 

·代表作品:①维堡市立图书馆(Municipal Library, Viipuri,1927--1935年)

            ②帕米欧肺病疗养院(Tuberculosis Sanatoriumat Paimio,1929—1933年)

            ③马利亚别墅(Villa Mairea, Noormarkku, Finland,1938)

undefined

图3.9-1 维堡市立图书馆(Municipal Library, Viipuri,1927--1935)

 

undefined

图3.9-2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Tuberculosis Sanatoriumat Paimio,1929—1933)

 

undefined

图3.9-3 马利亚别墅(Villa Mairea, Noormarkku, Finland,1938)

 

------------------------------------------------------------------------------------------

 

3.10 20世纪20~30年代荷兰、英国、巴西的现代建筑

  3.10.1 荷兰

  ·荷兰是欧洲艺术思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建筑方面也如此。

  ·鹿特丹万勒尔工厂(Van Nelle Factory,Rotterdam,1926—1929)由J.布林克曼(Johannes A.Brinkman)、 L.C. 凡·德·弗拉特(L.C.van der Vlugt)及M.斯塔姆(Mart Stam)设计。工厂把功能和效率放在首位,有意创造一个明亮、健康、宜人的场所。

undefined

图3.10.1 布林克曼、弗拉特、斯塔特,鹿特丹万勒尔工厂,1926-1929

 

3.10.2 英国

·20世纪初,英国最有名的建筑是师卢廷斯爵士(Lutyens,Sir Edwin)他继承英国都铎王朝府邸

和乡村住宅的风格。

·1930 俄国青年建筑师卢贝特金(Berthold Lubetkin)到英国定居,和6名英国人组成泰克顿集团

·代表作:①伦敦动物园企鹅池(1934年)

          ②伦敦海波因特公寓大厦(Highpoint I Flats,Highgate, London 1933—1935)

undefined

图3.10.2-1 布林克曼、弗拉特、斯塔特,鹿特丹万勒尔工厂,1926-1929

 

undefined

图3.10.2-2 伦敦海波因特公寓,1933-1935

 

3.10.3 巴西

·20世纪30年代巴西成为现代建筑传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

·巴西在文化上长期跟从葡萄牙,官方建筑采用法国古典建筑和巴洛克建筑。

·1929年,勒·柯布西耶曾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市发表演讲。

·著名建筑师有:科斯塔(Lucio Costa)、尼迈耶(Oscar Niemeyer)

·代表作:①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部大厦(1936—1945年)

          ②世界博览会巴西馆(1939年)

undefined

图3.10.3-1 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部大厦,1936-1945

 

undefined

图3.10.3-2 世界博览会巴西馆(1939)

 

·巴西接受了西欧20年代现代建筑的启示,又超越了它,建筑师们创造出富含热情与热带地域特征的建筑。

------------------------------------------------------------------------------------------

 

3.11 纽约帝国州大厦与洛克菲勒中心

  3.11.1 纽约帝国州大厦(1929—1931)

  设计人:美国史莱夫-兰布-哈蒙(Shreve,Lamb & Harmon)建筑事务所。85层,顶上园塔相当于17层,塔顶高380米,钢结构。

undefined

图3.11.1 纽约帝国州大厦(1929—1931)

 

3.11.2 洛克菲勒中心

30年代末,由一座70层的RCA大楼,38层的国际大厦,36层的时代与生活大厦及其它十几座多层建

筑组成,建筑群中央有一个下沉式小广场和绿化街。

undefined

图3.11.2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30年底末)

 

------------------------------------------------------------------------------------------

 

3.12 CIAM与建筑中的现代主义

  3.12.1 CIAM

    1928年,24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现代派建筑师在瑞士拉萨拉茨一座城堡集会,这是现代建筑国际

会议(Congres Internationaux de l’ArchitectureModerne, CIAM)的第一次会议,现代建筑派有

了自己的国际性组织。

  3.12.2 雅典宪章

    1933年,CIAM举行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指出现代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和交通

四大功能,应该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会议提出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

  3.12.3 建筑中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20—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包括以下几点:

      (1) 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同工业时代的条件和特点相适应;

      (2)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

      (3) 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和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4)主张摆脱历史过时的建筑传统束缚;主张创造新建筑艺术风格,发展建筑美学;

------------------------------------------------------------------------------------------

 

思考与拓展

1、现代主义建筑五大的师理论及代表作。

上一条: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下一条: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关闭